- 交流方能拓眼界 学习贵在谋发展
——赴成都参加“数字时代图书馆员能力提升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
今年4月21日—24日,副馆长杨永亮等一行4人赴成都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参加由四川省图书馆学会与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联合举办的“数字时代图书馆员能力提升培训班”学习。通过学习,大家既增长了知识,拓宽了视野,又加深了对国内图书馆最高端、最前沿学术研究和图书馆发展方向的认识与了解,深切感受到了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专家学者辛勤严谨的治学精神、热情周到的工作服务、独立高效的执行能力与成效卓著的科研成果,增强了推动邓小平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一、基本情况
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又名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成都分馆,是中国科学院设在西南地区的文献情报机构,属中国科学院管理的厅级事业单位,行业管理单位为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该中心现有职工9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32人,博士17人,四川省学术带头人2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国家科技进步奖专家评审委员会成员1人,首批全国专利信息领军人才和师资人才各1人。此次授课的10名专家,有8名具有博士学历(4名博士生导师),2名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
二、主要感受
(一)大战略是占领学术高端的基础。通过参观学习,了解到中科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为中科院4大文献情报中心之一,成立之时就确立了高端前沿的战略定位,即面向科技决策一线、科研一线、区域发展一线,为科技创新提供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基础性、战略性信息支撑服务。具体就是为国家和科学院提供战略情报咨询、为科研人员提供科学文献信息与学科化咨询、为地方政府机构提供竞争情报研究等服务。高端前沿的战略与国家经济和科技文化等发展息息相关,这就要求其在研究的各个领域走在国际国内前列,每一项科研课题都能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例如该情报中心研究的信息化“大数据”与云服务基本与国际接轨,无疑又占领了信息服务学科化发展制高点。“大数据”与云服务应是今后数字图书馆发展的主要方向。
(二)高投入是情报事业发展的前提。成都文献情报中心重点服务中科院10余个科研所,每年承担国家级研究课题众多,没有强大的经费保障肯定难以进行。近年来国家对文献情报研究非常重视,中科院2015年核拔文献采购、科研等经费1亿多元,这为该中心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经费保障。利用这些经费,该中心完成了大量学科化研究,建立了门类齐全、服务众多对象的数据库。如2010年,该中心就建有或购买各类数据库153个,至2015年4月已达到169个,并且门类越来越精细、越来越高端,如医学类,就按国外尤其是美国模式分建了几个专题数据库,并将创新的项目不断充实,使之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三)广交流是接轨国际前沿的关键。注重与业界的交流,掌握最前沿的动态与发展趋势,这是成都文献情报中心工作的重点。近年来,该中心选派人员赴美国、加拿大及欧洲等发达国家交流学习,尤其是与世界著名高校文献情报机构交流颇多,如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此次授课的10位老师中,信息技术部的博士、副研究馆员姜恩波作为中科院的访美学者刚从美国回来,并与美国学者就数字化建设等进行了交流。此次所授课程《数字图书馆应用服务系统》就是结合交流学习与自己研究课题相结合设计而成,对国际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电子资源管理系统、图书馆关联数据系统等作了讲解与展示,第一时间传递了国际图书馆信息化发展总体趋势。
(四)铸队伍是做好各项工作的保障。成都文献情报中心现有人员90余名,基本是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并且在各自负责领域都成果丰硕,这样高学历高素质人才队伍此次体现出的责任感与个体素质给人印象深刻。应该说,是长期的磨砺与锤炼,才铸就了这样一支专业素质极高、个体素质极强、服务素质一流的人才队伍,这为情报中心完成各项任务、保障各项工作圆满完成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本次面向全国举办的培训,主要由成都文献情报中心信息服务部、信息技术部、学科咨询服务部三个部室负责,除中心主任方曙外,另外9位授课老师均为这三个部室人员,除认真备课、制作多媒体课件外,还负责方案策划、会议通知与报名、食宿安排、会场服务、摄影摄像、信息上报与发布、撰写领导致辞与接待等,其它部室均未参与。特别是在全程服务方面,三个部室人员始终尽心尽责,一直与学员待在一起。他们体现出的争先意识与认真态度,令人佩服。该中心开展的4·23世界读书日活动,主要由学科咨询服务部负责,该部室组织演讲、开展趣味活动、发布新闻信息等内容,独立能力非常强,令人感叹。据该部主任陈漪红(博士生导师)介绍,为撰写主持词和构想读书活动,有几天几夜均未休息,这也是该中心活动影响广泛的重要原因。
三、几点启发
(一)争取多方支持才能保障事业全面发展。与成都文献情报中心的经费相比,作为伟人图书馆的邓小平图书馆差距十分巨大。虽然不能与高校、情报中心等相比,但经费较少仍然是制约图书馆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阅览室功能尚不完备、基础业务有待加强、邓小平特色数据库亟待丰富、广安地方文献数据库还需建立等需要大量经费。作为邓小平图书馆,只有充分发挥好品牌优势,尽力向上争取资金支持、向社会各界争取图书捐赠等,才能不断丰富资源,促进图书馆进一步发展。在广安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未来规划中,可考虑将新建广安市公共图书馆作为重要内容,将邓小平图书馆作为专业馆,这样就可开设邓小平生平图片展示厅、邓林摄影作品展、珍贵文献展示室、邓小平专家阅览室、邓小平生平与理论研究室、邓小平电子资源数据库阅览室、接待室、创作室等,全方位建成独具特色的专业性图书馆。
(二)凸显自身特色才能不负社会各界期盼。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发展的趋势是“大数据”与云服务,通过“大数据”与云服务,很多公共开发的数据预计在2017年后或较近期可实现共享,基本可以免费下载使用。目前,中科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掌握的国家科技平台数据库(含40多个专业子库)可申请免费开通使用。所以现在购置除邓小平电子文献以外的电子全文数据一定要精心选择,不可盲目。作为邓小平图书馆,在全面征集邓小平纸质版文献的同时,还应着力建好“邓小平文献电子全文数据库”与“广安地方文献数据库”。“邓小平文献电子全文数据库”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版块划分,在首页即能体现内容与特色吸引读者,这样既有利于充实内容,又有利于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广安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一定要考虑好版块设置,框架要先架构,做到有条不紊,在首页内容要体现较完整内容,如体现广安概况、历史名人、文艺、史志、科研成果等,每一项今后均按条块充实内容。这样经过长年累月的努力,才能建成内容丰富、体现广安特色的数据库,不负广大民众的期盼。
(三)多方走访交流才能勇立发展前沿潮头。学习既是一个开阔眼界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认清优势与差距促进发展的过程。图书馆员不能呆在馆内看头顶的天花板,更要走出去看天边的云彩,只有通过走访交流,才能看到发达地区图书馆的新面貌,才能明确今后图书馆发展方向。邓小平图书馆,世界仅有、国内唯一,更要有走出去学习的勇气与气魄,不能固步自封,作井底之蛙,至少要在各方面争取走在同级图书馆的前列。目前,经过多年的发展,图书馆很多设备还需更新换代,有的还急需加强建设。如成都文献情报中心有阵列柜16个,储存实际容量已达347TB。邓小平图书馆目前虽不能与其相提并论,但随着内容的增多,增添设备、扩大容量以保持快速高效运行也是伟人图书馆发展所需。同时,业务的钻研还需要加强。如全国图书馆业界学科咨询服务顶尖专家、博士生导师陈漪红教授授课前两天,上网查询了四川省所有公共图书馆,认为公共图书馆网站首页设计不够合理,参考咨询作为图书馆极为重要功能在首页版块未予体现,公共图书馆对自身功能业务都认识不够,这是需要提升的地方。
(四)提升人员素质才能提供事业发展支撑。此次学习,感受颇深的就是成都文献情报中心人员所体现出的执行力,完全颠覆了他们原有的只钻业务的学者形象。如中心主任安排的任务叫某一部室完成,该部室主任至始至终都牵好头,有涉及其它部室配合的,就到其它部室去请求配合或者请教后自己完成,从领导交办到给领导回复都是一贯到底,从未因涉及到其它部室而做甩手掌柜。这些优秀品质无疑体现的是一种干事业的正能量,确实是现在很多人员需要学习和提高的地方。虽然现在有的人员做事与此次学习接触到的情报中心人员相比还有差距,但只要努力去改变,一定有长足的进步。因为责任意识、对任务一抓到底的担当意识和执行力是工作人员提升素质的重要方面,只有越来越多的这样的人出现,人员整体素质才能提高,事业发展才更有支撑和希望。
参训人员:杨永亮、张达刚、唐瑶、李春春
- 上一篇: 赴福州市、晋江市、厦门市考察学习报告
- 下一篇: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