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力创建邓小平理论研究与教育基地
邓小平图书馆 陈中生
摘 要:今年初,中共广安市委四届五次全会提出全力创建邓小平理论研究与教育基地。这一重大决定不仅符合党的十八精神,而且对“弘扬伟人风范,传承小平理论”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如何深化认识、搭建平台、精选课题、建好队伍、开展活动,促进基地全面建设将成为各级领导干部重点关注和研讨的问题。希望通过此文,能给人启迪。
关键词:理论研究基地 创建 探讨
今年初,中共广安市委四届五次全会提出全力创建邓小平理论研究与教育基地,这不仅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举措,而且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具体行动。广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者、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家乡,坚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充分发挥广安独特的政治优势和资源优势,全力创建邓小平理论研究与教育基地,既顺应历史发展规律,又符合当前时代潮流。
一、强化认识,增强创建邓小平理论研究与教育基地的自觉性
十八大报告指出:“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论断不仅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同志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功伟绩,而且深刻阐述了邓小平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历史地位。一方面,邓小平同志是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总结者和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有许多重要论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做出了突出贡献。比如: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由他亲自主持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党的十三大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1992年南方谈话等,科学回答了中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等一系列问题,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另一方面,邓小平理论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重大理论成果之一,上承毛泽东思想,下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地位特殊而重要。十八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仍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则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广安创建邓小平理论研究与教育基地,深入研究邓小平理论,对于搞清楚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的关系起着关键作用,对于全面贯彻十八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搭建平台,增强创建邓小平理论研究与教育基地的主动性
党中央非常重视邓小平理论研究的组织机构建设,在中央文献研究室成立了邓小平著作与生平研究小组,而且由主要领导亲自抓;在中央党校、国家教委、国防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广东省和北京市建立了邓小平理论研究基地;各省市自治区也相继建立了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形成了一个在党中央领导下、在中宣部具体指导下,以中央文献研究室为龙头、以“七大基地”为依托、以各省市自治区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为基础的全国邓小平理论研究组织网络。特别是近两年在中央文献研究室的具体指导下,广安成功举办了两届邓小平理论研讨会,并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些都为广安创建邓小平理论研究与教育基地积累了宝贵经验。因此,在平台搭建上一定要突出广安特色。一是依托邓小平图书馆文献资料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全面、最全威的独特资源优势,建立邓小平理论研究馆,使邓小平理论研究常态化;二是依托邓小平故居陈列馆、遗物馆等独特地理以及资源优势,在广安市委党校的基础上建立邓小平思想理论研究及教育学院,力争成为中央党校培训学员的实践及教育基地;三是创办邓小平理论研究刊物与邓小平理论研究专题网站,向全国主流报刊推荐优秀理论研讨文章,传播邓小平思想和理论,扩大影响面;四是继续举办每年一届邓小平理论研讨会,发动全国著名专家、学者参与邓小平理论研究,力争多出成果;五是以“賨州讲坛”为阵地,邀请全国从事邓小平理论研究的著名专家、学者到广安举办专题讲座;六是举办邓小平生平业绩、发展思想、理论研究等诸多方面的图片展;七是编制邓小平理论研究大型专题片、理论研究文库等,集全社会的一切力量精心打造全国乃至全世界一流的邓小平理论研究与教育基地,为推动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出积极的贡献。
三、课题牵引,增强创建邓小平理论研究与教育基地的针对性
作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的邓小平同志,其生平思想,与中国革命史、建设史特别是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紧密,研究价值非常巨大。党中央曾反复强调,要加深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研究,尤其是深化对党的基本经验的认识,必须与邓小平生平思想研究相结合。虽然我国史学界、理论界等领域在邓小平生平思想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广阔角度,还有许多重要课题需要不断深化和认真研究。因此,广安创建邓小平理论研究基地不仅要搭建优质平台,还要以课题为牵引,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突出重点,精心选题。选题既要符合邓小平思想,又要对当今建设和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比如:围绕贯穿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始终的“三条主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政治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尊重群众首创精神”)、“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三个标准”(坚持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群众拥护标准)等进行选题,不仅符合时代发展规律,而且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加之当前从我党重大理论成果“一脉相承”而又不断有新发展的角度,研究邓小平理论的成果还不多。因此,我们要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一脉相承”的重大理论结合起来进行选题,进一步拓展邓小平理论研究范围,不断开创邓小平理论研究的新篇章。
四、建强队伍,增强创建邓小平理论研究与教育基地的持续性
近年来,广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邓小平理论研究,成立了常设专门机构---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中心由市委宣传部部长任主任,下设一名常务副主任,邓小平故里管理局和邓小平图书馆主要负责人兼任副主任,并且成功举办了两届邓小平理论研讨会,发挥了较好的组织协调作用。但要创建全国一流的邓小平理论研究与教育基地,必须要有一流的组织机构和人才队伍作支撑。一是要在现有机构的基础上,将市委党校、市社科联、市教育局等部门纳入中心领导机构,并增加中心办公室人员编制,力争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二是面向社会分开招考具有高学历、高素质,并且热爱邓小平理论研究的人才到广安工作,广纳贤才,提升邓小平理论研究层次;三是聘请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作为学术顾问和特约研究员,建立“专家人才库”,并充分利用市社科联各个学会和市委宣传部建立的“理论人才库”等队伍,积极开展研究工作。四是采取送院校深造、“请进来”培训、“传帮带”、以及交任务、压担子等多种形式,加大现有人才尤其是基地核心研究成员的培训力度。同时,每年要为基地核心成员建立或更新一次档案,把他们出版和发表的著作、论文以及获奖情况收集整理归档。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建强研究队伍,有力推动邓小平理论研究与教育基地的建设和发展。
五、拓展活动,增强创建邓小平理论研究与教育基地的实效性
广安创建邓小平理论研究与教育基地,其目的在于“弘扬伟人风范,传承小平理论”。要在全国“七大理论研究基地”和各省市区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中彰显地位、发挥作用,必须大力开展各种活动,才能提升广安邓小平理论研究基地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具体讲,每年必须下大力开展好“十大活动”:一是举办好每年一届的邓小平理论研讨会。在邓小平诞辰之日前后,围绕邓小平理论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以及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的新一届领导集体的理论创新问题,邀请全国有关领导、专家、学者以及基地核心成员进行研讨。二是每年组织一批理论辅导。坚持把理论研究与工作实际结合起来,邀请国内外邓小平理论研究著名专家和学者到广安讲课,宣讲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促进以邓小平理论为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工作上档次、上层次。三是每年组织一次实践活动。组织一批理论研究工作者,前往邓小平曾经战斗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采风,亲身感受邓小平生平思想和作风。四是每年开展一次阅读邓小平理论著作及征文活动。在“4.23”读书日前后,选择一批邓小平理论刊物进行公开阅读,征集读书心得体会,并对优秀文章进行表彰,激发广大理论爱好者读邓小平理论书籍的热情。五是每年征集一批有关邓小平方面的美术、书画、摄影作品。以“弘扬小平风范,传承小平精神”为主题,面向全社会进行广泛征集,并编辑出版或珍藏。六是每年征集一批邓小平文献资料。广泛征集全国乃至全世界专家、学者撰写并出版的有关邓小平方面的文献资料,包括有关邓小平方面的影像资料,并纳入邓小平图书馆珍藏。七是每年编辑出版一批邓小平理论著作。加大邓小平青少年时期的思想研究,力争每年出版一批有关邓小平方面的理论著作。八是每年编制一集邓小平理论专题片。围绕邓小平理论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以及当前创新理论方面的热点和敏感问题以专题片的形式进行编制,并在全国范围内发行,扩大邓小平理论研究基地的影响力。九是每年征集一批邓小平珍贵文物。到邓小平曾经战斗、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进行广泛征集,并纳入邓小平陈列馆或遗物馆进行珍藏。十是每年开展一次评比表彰活动。评选并表彰一批优秀理论研讨者,以激发大家撰写理论著作或研讨文章的积极性,并编辑出版《邓小平理论研究基地文库》。通过以活动为载体,不断推动广安邓小平理论研究向更高、更深、更广的范围和层次延伸。
- 上一篇: 坚持“三个面向”建设一流的邓小平图书馆
- 下一篇: 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及其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