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学术成果
    “南方谈话”对推进“四个全面”的启示

    “南方谈话”对推进“四个全面”的启示
    潘福兴 

        摘要: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正式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当前我们党和国家在新形势下要解决的主要矛盾。这些矛盾的解决途径在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中都有所提及,主要体现为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发扬埋头苦干精神和增强人才培养力度。新形势下,重温“南方谈话”对加快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南方谈话;四个全面;启示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这一目标实现时间近在咫尺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为其提供思想、政治、组织上的保证。这与党的十三大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后,邓小平便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并发表系列谈话,即“南方谈话”具有惊人的相似。众所周知,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对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的意义非凡,而“三步走”战略目标的核心是发展经济,实现小康社会,让人民过上富裕生活,这又与“四个全面”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致。新形势下,重温“南方谈话”中提出的科学论断和系列理论观点,对加快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解放思想是推进“四个全面”的前提条件
        思想的解放是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的前提条件。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征程中,当前中国仍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系统工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根本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这一根本目标的基本动力。深化改革需要解放思想,不能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畏首畏尾。在新一轮解放思想的浪潮里,我们应该做到以下三点:第一,继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我们党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弃四项基本原则,实践证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解放思想的政治基础,离开了四项基本原则,解放思想就会偏离正确的轨道,就会迷失方向。正如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到:“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可见,四项基本原则决定着思想解放的方向,离开四项基本原则谈解放思想必将走向其反面,最终误党、误国、误民。第二,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并不是脱离实际的空想,而是要扫除各种思想障碍,实现与客观事实的一致。邓小平指出:“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今后,在一切工作中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解放思想。”可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统一的,离开实事求是谈解放思想都是不科学的。第三,要发扬“三敢”精神,即“敢闯”、“敢试”、“敢冒”。针对改革开放的步伐还不够快,邓小平强调:“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些,敢于实验,不能能够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2] 全面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系统而复杂工程,每一个方面的实现又都是艰难的,这就需要发扬“三敢”精神。
        二、埋头苦干是推进“四个全面”的关键环节
        发扬埋头苦干精神,是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首站武昌,针对形式主义多说话、少做事的突出特点,邓小平强调:“要腾出时间来多办实事,多做少说。”[3] 南方之行即将结束时,邓小平语重心长地指出:“从现在起到下世纪中叶,将是很紧要的时期,我们要埋头苦干。我们肩膀上的担子重,责任大啊!”[4] 推进“四个全面”重大战略布局,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根本目标十分艰巨、任重道远,需要全党同志发扬埋头苦干、顽强拼搏的精神。新形势下,埋头苦干需注意以下三点:第一,充分认识埋头苦干在当前的重点是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大力发展经济建设。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反复强调要加快经济发展速度。他说:“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 这既符合当时中国的国情,也符合人民的意愿。当前,经济发展如果没有一定的速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一句空话。第二,埋头苦干要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发展经济不是万能的,不发展经济是万万不能的。在埋头苦干发展经济的同时,一定要把握准方向,不能只顾经济的发展而不顾社会主义的本质。针对当时有人担心改革开放,发展经济,走了资本主义道路的普遍现象,邓小平提出“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消除了人们的顾虑。当前,如果有人借埋头苦干发展经济而偏离“三个有利于”标准,是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相违背的,必然会动摇社会主义的根基,使社会主义变质变色。第三,埋头苦干不搞争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既然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己经确定下来,就要脚踏实地地干,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争论上。他指出:“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 邓小平的“不争论”彰显出其扬弃空谈、真抓实干的务实作风。当前加快推进“三个全面”重大战略布局,同样不要搞争论,而要把心思用在实干上,把劲头用在实干上,把政策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
        三、人才培养是推进“四个全面”的重要保证
        “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 伟大事业呼唤创新人才,创新人才支持伟大事业。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需要择天下英才而用之。要牢固树立人才强国理念,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遵循人才成长的规律,采取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法,推动人才队伍快速发展。当前人才培养工作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发力:第一,明确培养目标。目标决定出路。在人才培训工作中首先要确定明确的培养目标,否则将严重影响培养工作的开展。邓小平高度关注目标确定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他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培养人,要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 新形势下,人才的培养应当对照这个目标,围绕党的工作重心,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本领过硬,能为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贡献力量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第二,丰富培养内容。内容和形式服务于目标。按照“四化”目标,我们一方面要高度重视人才政治素养的锻炼,需要对其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当前尤其要重视对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教育;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现代化知识的学习教育,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此外还要深化对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第三,创新培养方法。好的培养内容并不一定导致好的培养效果,只有辅之以科学的培养方法,才能真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创建新的培养方法,既要明白人才成长的规律,又要转变单纯灌输的教育方式,还要注重培养对象的实践锻炼。
     


    [作者简介] 潘福兴 中共广安市委党校  教师  18090520651  857189592@qq.com
    [1]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9
    [2] 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2
    [3]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82
    [4]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83